close

A:放大音量說話:「你講啥米?」

B:耐著性子再說一次:「我是講……」

A:「啥?講啥?」

B悻悻然走開:「算了算了,沒事。」

* * *

不讓人生寂寞,從保養聽力開始做!

別讓聽覺敏銳度與年紀成反比

  聽覺是一種美妙的感受,聽得到聲音讓人和世界有連結,感到無比安全。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或身處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,但只要環境裡有聲音就能讓人感到安全,聲音讓我們知悉環境,確定自己並非孤單存在;就連寵物也一樣,家裡養的小狗總在人多的談話聲中熟睡,大家聊得愈起勁,牠睡得愈香甜;老人家對著開啟中的電視入睡,也是同樣道理,只要旁人關掉電視,瞬間像失去什麼似的即刻醒來,這都是聽覺帶給我們的安全感。

  然而人的老化往往也能從聽力下降與否來辨認,現代環境噪音多,汽車喇叭聲、人們交談聲、電視及音響的過大音量,都是危害聽覺的要素。一個人的聽力狀況可藉其說話音量,以及聽音樂或看電視的音量觀察出,聽覺愈是敏銳,製造的音量通常較輕;反之,重聽者的說話、看電視、聽音樂音量都比一般人大聲許多,而且還以為大家都和他一樣聽不到。

  人在初生時可以聽到三萬赫茲的頻率範圍,隨著成長環境的聲音刺激、噪音傷害,青少年階段聽力降為兩萬赫茲,六十歲老人最多可聽到一萬兩千赫茲。

  美國針對成年後的聽力狀況曾流行一種手機鈴聲:一萬七千赫茲頻率。靈感源自英國某家百貨公司,為了驅趕在百貨公司門口閒晃的少年,但又避免嚇跑具消費能力的中老年顧客,於是在門口設定一萬七千赫茲頻率,只要有少年聚集駐足隨即播放,成功達到目的;日本也以同樣方式驅趕在公園裡閒晃的青少年。流傳到美國後,中學生趨之若鶩地下載當作手機鈴聲,當電話或簡訊鈴聲在課堂中響起,老師是聽不見的,因為已超出老師的聽力範圍!國內某大學餐廳為了驅趕野狗,在門口裝設聲音驅逐器,只要有狗靠近就會發出二萬五千赫茲的高頻,但有少數聽覺靈敏的學生無法忍受這種間歇發出的高頻音,不過絕大數學生完全不受影響,快樂用餐!

  常聽許多大人說自己的孩子很神奇,聽力超敏銳,隔著房門可以知道房間內的人尚未入睡,因為聽得到電腦主機的運轉聲;或是人在房內,卻知道客廳的電視電源未關,因為聽得到電視機運轉產生的高頻率,而這些聲音大人幾乎已經聽不到。乍看似乎是年齡與聽覺能力成反比的殘酷事實,事實上「年齡」並非是影響聽力的唯一要素,只要遠離噪音傷害,聽力是可以保養的。

  美國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,北美平均二十五歲年輕人的聽力,竟然和六十歲的非洲老人相同,相信待過紐約的人應該會有所感觸。紐約醫學會(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)的研究報告發現,紐約的噪音已達有害人體健康程度。每天必須搭乘的地鐵,轟隆隆作響,吵雜程度讓人無法交談;而人車洶湧的時代廣場、百老匯及部分上東城區域,不時高鳴的汽車喇叭聲更是傷害聽力。愈現代化的生活環境對聽力的傷害愈大。根據科學家研究,每天暴露在平均七十分貝以上的噪音中,就無法避免地會對聽力造成損害。

  我曾經在課堂中針對二十歲至七十歲的對象測試聽力,頻率範圍分別為三萬赫茲、兩萬赫茲及一萬兩千赫茲。幾乎沒有人能聽到三萬赫茲的頻率,有一半大學生聽不見兩萬赫茲,有些年僅四十多歲的人則完全聽不見一萬兩千赫茲。這樣的測試結果顯露出現代人的聽力在噪音充斥的環境中快速下降。每次測試完,總有人憂心不已:沒想到聽力在無形中迅速退化!

護耳四守則

  根據耳鼻喉科醫生說明,聽力退化大多和內耳毛細胞受損有關,每一次的噪音撞擊都會導致內耳毛細胞受損,而內耳毛細胞無法再生,因此逐漸影響聽力。雖然科學家目前持續研究,希望有朝一日能透過人工培育內耳毛細胞,使聽障者重獲良好聽力。但是在科學家成功培育內耳毛細胞之前,當務之急是請大家學會保養聽力!

守則一:減少使用耳機

  現在人手一機的iPod或MP3是聽力的殺手,耳機往耳道一塞,音量調到震天嘎響,樂在其中地沉浸於一人的音樂世界,這是許多人最暢快的時刻,卻忽略了聽力在日積月累過度刺激下已遭損壞。尤其是一般人慣用的「內塞式」耳機,無法阻隔外在環境噪音,不知不覺音量必須調得夠大聲才能聽見,就這樣「不小心」地傷害了聽力。

  朋友曾經測試在捷運行進中以耳機聽音樂,平常調到四十的音量,在捷運進行中必須調到九十才聽得清楚。從四十到九十?想想看耳朵負荷的壓力差多少,對聽覺的傷害有多大!

  耳鼻喉科醫師建議盡量避免使用耳機聽音樂,若非萬不得已,例如在公共空間不得不使用耳機聽音樂,但也要留意音量的調整,避免不當的刺激,適中就好;或是改用阻隔外在雜音效果較佳的「外罩式」耳機,避免音量調整過大,切莫為了追求「聽得清楚」而忽略了對聽覺所造成的傷害。

守則二:遠離噪音

  所謂噪音,舉凡帶給耳朵壓迫感,令人感到不舒適的聲音皆屬之。特別一提的是:在耳邊大聲說話也算!有次在小吃店用餐,看到有個大男人邊吃邊大聲講電話,整間店都是他的聲音,長條式座位旁正好坐著一位秀氣女孩,等於是在女孩耳邊喧嘩,眼看女孩幾度不地側頭轉開,大男人毫無覺察,女孩終於難耐地拍了拍他:「可不可以請你小聲一點!」大男人這才覺察,羞愧地降低音量。

  面對噪音,切忌挑戰聽覺的忍受力,忍功好的人,也許心理上可以「強忍」,或自我催眠當作「沒聽見」,但對聽力的傷害不會因為你的「忍功」了得而降低。

  日常生活的噪音來自工廠、機器、交通或人聲;工廠運轉中的機械聲、飛機起降、汽機車喇叭、卡拉OK、喧嘩聲、開關門、走路等,儘可能遠離噪音,或禮貌地請喧嘩中的人降低音量,不讓自己麻痺於噪音環境中,多待在安靜的環境裡,防護聽力,同時提升聽覺敏銳度。

守則三:控制電視、音響的音量

  法國人為了避免製造耳聾的下一代,以法律限制個人音響音量必須在一百分貝以下,可見「音量」問題在各國皆然。

  每個家庭幾乎出現同樣狀況,年紀愈長,電視音量開得愈強。問他們小聲點不也聽得見?回答通常是:「大聲聽得比較清楚。」又問音樂為什麼要開得那麼大聲?回答是:「大聲比較過癮!」如果知道了短暫的過癮,日後將承受耳背的痛苦,恐怕就不敢這麼做了吧!

  回想九十多歲過世的外公,最後的十幾二十年間耳背嚴重,每個去探望他的人都必須放大嗓門說話,到後來只能在他耳邊簡單問候,聊天幾乎不可能。雖然兒孫眾多,晚年卻是那麼寂寞孤單,生活在有限的聲音世界裡。未來是個長壽的時代,一不小心就活到九十、一百歲,更應該及早保養聽力,以維持人際的正常互動,享受樂活人生。

  聽力危機有跡可尋,當你看電視或聽音樂的音量愈調愈大聲,就是指標性徵兆,代表聽力正在下降。不妨檢視一下家裡的電視、音響或耳機固定音量是多少,護耳即刻開始。音量的控制有時不見得是聽力的問題,是習慣問題。我曾實驗過,將車內音響由慣用的音量三,調降為音量二,起初不習慣,稍作調適後發現其實聽得清楚。有位朋友幾次坐我的車非常不習慣我車上的音響音量,不只一次問我:「這樣妳聽得到?」有趣的是,在某次搭便車途中,他突然跟我討論起正在播放的音樂:「這段小提琴好優美!」我詭異地笑:「你這不也聽得很清楚。」他恍然大悟:「真的耶!」

  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方便和快感,養成錯誤的聽覺習慣,讓聽力晚年不保!

守則四:創造有機聲音環境

  今日普及的「有機」概念用在農業上,指的是使用無污染、無破壞生態的方式來生產,這是「食」的部分。「聽」的部分我們也極須無干擾、無傷害的環境,在此我稱之為「有機」聲音環境。

  很多人皆有感於生活環境吵雜,大多選擇習慣就好;事實上,持續的吵雜刺激,對聽力確實有害,應該建立「創造有機聲音環境人人有責」的概念,因為這會互相影響,一個安靜的環境,大家自然會壓低音量說話;一個吵雜的環境,為了讓聲音清楚傳遞到對方耳裡,只好比大聲,這是聲音共振的結果:安靜共振出安靜,吵雜共振出吵雜。聲音環境是被共振出來的,每個人養成輕聲細語的好習慣,有機聲音環境就能慢慢形成。

  說話輕聲的同時也較不會製造噪音,日常生活的行為和動作,不管是開關門、走路、拿東西也會隨之變得輕巧,一切聲響製造都和說話音量相當,安靜的環境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。


聽友助聽器

服務時間:星期一到星期六

上午8:30~下午6:00

(非營業時間歡迎預約)
地址:台中市北區大雅路6521
    (
大雅路近文心路口)
電話:04-2296-3589


文引用:http://wecare.cla.gov.tw/lcs_web/contentlist_c3.aspx?ProgId=107040&SNO=188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聽友助聽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